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。白族在长期劳动形成的审美观和民族风情,突出体现在白族服饰中,白族崇尚白色,衣物以白色为贵,再配以色彩对比明快而映衬协调、挑绣精美的披挂,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装艺术上的高度智慧。
   
    一直以来享有“金花”美誉的白族服饰,以白色为主,其余则多数绚丽多彩。白族先民在4000多年前,就已经学会纺线织布,缝制衣服,并用蚌壳等物作为装饰。直到本世纪60年代初,白族服饰,依然是自纺、自织、自染的状态,并以手工缝制、刺绣加工而成。
   
  对于白族人来讲,除了语言,服饰就是他们区别于他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。
   
  白族服饰种类繁多,按其生活环境来划分,可分为坝区白族服饰、山区白族服饰两种主要类型;按其生活区域来划分,则可分为大理、鹤庆、剑川、云龙等不同地区的白族服饰。
   
     
    大理一带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,穿白上衣,红坎肩,或是浅蓝色上衣、外套黑丝绒领褂,右衬结纽处挂“三须”、“五须”银饰,腰系绣花短围腰,下穿蓝色宽裤,足蹬绣花鞋。
   
  已婚者挽髻,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,都缠以绣花、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。
   
     
  妇女头饰更是异彩纷呈:大理一带未婚女子梳独辫且盘在花头帕外面,再缠上花丝带等,左侧垂着一束白绦穗;婚后发辫改为挽髻,盘在头顶,外包扎染或蜡染的蓝布帕,缠素色布条。
   
  凤羽、邓川、洱源的姑娘喜戴“凤凰帕”;有的地方则头包花毛巾或只将辫子盘头上,再缠一束红头绳;有的地方头饰为“一块瓦”。
   
      首饰则用金、银、铜、玉、玛瑙、珊瑚、绿松石等材料精雕细琢成各式各样的发簪、耳环、项链、手镯、戒指、三须或五须链、扣饰等。
   
  白族妇女心灵手巧,常以花、草、树、果、虫、鱼、鸟、兽、日、月、星、云及神仙等文符为题材,绣、绘、染、拼、织于服饰上,寓以吉祥、美满之意,五彩斑斓,美不胜收。
   
    白族服饰色彩明快,对比强烈。色彩搭配独具匠心,通常是年轻的姑娘喜用红色、紫色、白色等色彩艳丽的面料。
   
  随着年龄增长,所用面料的色彩渐趋淡雅,老年妇女则基本用黑色、蓝色等灰暗色彩。因此,可以从白族妇女所穿服饰的色彩,来判断她们的年龄。
   
  白族服饰是白族外部形象的显著标志,凝聚着白族的民族感情、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,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     
   演出信息 
   
  演出时间:
  每晚19:30(2020年10月19日起)
   
  演出地点:
 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大理镇才村旅游专线以北杨丽萍大剧院
   
  演出时长:
  75分钟
   
  订票电话:
  0871-63635665,13330506121
   
  儿童票说明:
  身高1.3米以下儿童免费入场,不提供座位需至少一名成人陪护,1.3米以上儿童凭票入场
   
     
     
  本文资料来源:《中国名城·云南·大理》
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
  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
   
 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关注“杨丽萍艺术”官方微信、微博、抖音
    官方微信公众号
    官方新浪微博
    官方抖音号
   
  《云南映象》
  云南映象大剧院
 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
  碧鸡路2999-1号昆明融创海世界
   
  夏令营活动联系方式
  13888431167(任老师)
   
  活动策划/小演出
  13888431167(任老师)
   
  云南映象大剧院
  承接演出、会议、庆典活动
  联系电话:63635665